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太湖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太湖区域是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先导区,本研究对太湖区域(苏州、无锡、常州)“新市民”进行了心理适应状况调查,分析其在城市归属感、城市生活条件满意度、自尊、自我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感等6个反映心理适应性的因子得分上的相关,并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进城年限和收入水平的被试在这6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提出了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援助的建议。
- 详细介绍:
- 当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全方位转型时期,“城市化”高速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自觉或被迫成为了“新市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差、缺乏生存的专业技能、只能从事较为低端的职业,使得这一群体在适应城市生活中面临众多的困境,也带来了一些列的城市问题。 “新市民”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能否适应城市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城...(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太湖区域是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先导区,本研究对太湖区域(苏州、无锡、常州)“新市民”进行了心理适应状况调查,分析其在城市归属感、城市生活条件满意度、自尊、自我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感等6个反映心理适应性的因子得分上的相关,并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进城年限和收入水平的被试在这6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提出了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援助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项目的确定和问卷的编制经过大量调研和研究,严格进行数据处理。【创新性】在我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新市民”的心理适应问题受到的关注不够,作品在获得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市民”的心理适应状况,提出的“心理援助”问题具有新意。【独特性】太湖区域是我国最典型的城市化区域,也是“新市民”的重要集聚区,而对该区域“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及心理援助问题的调查研究尚未检索到,具有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现实意义。关注“新市民”的心理适应状况,提供心理援助措施,对帮助他们解决当下的心理困境、全面融入城市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应用价值。太湖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对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的研究,在全国具有示范价值。而在调研基础上提出的“心理援助”问题对政府决策和城市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品摘要
- 太湖区域是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先导区,本研究对环太湖地区(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新市民”进行了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分析这一群体在城市归属感、城市生活条件满意度、自尊、自我价值认同、人际关系和家庭幸福感等6个反映心理适应性的因子得分上的相关,并将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进入城市年限和经济收入水平的被试在反映心理适应性的6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针对“新市民”心理适应状况,提出了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援助建议。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作品是江苏省2009年大学生创新计划《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心理适应状况及其心理塑造》研究成果的主体部分。 2、部分数据资料于2010年8月在江南大学举办的“中国无锡心理健康教育高层论坛”上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相关著作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陈传锋.进城农民市民化心理转型[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 相关论文 [1]肖仲辉.论我国进城务工农民的心理适应问题[J].云南行政学院...(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个别交谈■亲临实践■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学者的研究中,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人的社会适应问题比较常见,而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新市民”的心理适应问题较少,特别是关于“新市民的心理适应问题”的检索难以获得实质性资料,可能的原因是话语体系的不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市民”的概念在国外相关的文献中缺少对应词。总之,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层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