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桂东南地区二次葬考辨——以玉林挂榜山墓葬群为例
小类:
社会
简介:
了解桂东南地区二次葬葬式及其风俗文化,分析二次葬葬式的历史渊源和在桂东南地区演变发展的过程,结合本地区社会结构的特点,以此探究这种传统风俗文化的现实意义。
详细介绍:
二次葬是一种古老的葬式,其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分布的地区广泛。在桂东南地区,民间现今仍保有这种传统的丧葬形式。桂东南地区的社会结构多样,其风俗文化受到多民族文化和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移民文化的影响。桂东南地区的二次葬葬式在民族迁徙和社会变革中不断发展演变。本文以玉林地区挂榜山现有的墓葬群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桂东南地区的墓葬格局,论述该地区二次葬的形制现状和丧葬风俗,分析桂东南地区二...(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了解桂东南地区二次葬葬式及其风俗文化,分析二次葬葬式的历史渊源和在桂东南地区演变发展的过程,结合本地区社会结构的特点,以此探究这种传统风俗文化的现实意义。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立足桂东南地区,通过对挂榜山墓葬群及玉林地区其他具有典型特点的墓葬进行实地考察,走访相关单位和当地居民,结合文献资料与档案数据,以展现二次葬在桂东南地区的发展脉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次葬作为一种古老的葬式,是桂东南历史上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依据,对了解该地区的社会结构变化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起到了补充作用。另一方面,玉林地区的殡葬改革亦步亦趋,与该地区长久以来根植于民间心理的风俗文化有着巨大联系,对二次葬风俗文化演变的分析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品摘要

二次葬是一种古老的葬式,其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分布的地区广泛。在桂东南地区,民间现今仍保有这种传统的丧葬形式。桂东南地区的社会结构多样,其风俗文化受到多民族文化和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移民文化的影响。桂东南地区的二次葬葬式在民族迁徙和社会变革中不断发展演变。本文以玉林地区挂榜山现有的墓葬群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桂东南地区的墓葬格局,论述该地区二次葬的形制现状和丧葬风俗,分析桂东南地区二...(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梁福兴,陆发焕.壮族丧葬仪式结构及其文化象征意义解读(二)——以榕垌村壮族二次葬仪式结构其文化象征意义分析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31). [2]宋兆麟.民族志中的二次葬[A].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3]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M].北京:商务印书...(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文件;其它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二次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国内外学界均不乏对该葬式的研究。例如,宋兆麟的《民族志中的二次葬》;张锴生的《我国古代氏族社会二次葬》;吴存浩《我国原始时代葬俗演变分类试论》,《民俗研究》;颜绍元编著《中国风俗之谜》;周苏平著《中国古代丧葬习俗》等文献资料从二次葬墓地遗址和民族归属等层面对二次葬进行了分析,但就其在历史过程中的文化形成没有过多的笔墨。而二次葬能够根植于民间,乃至今日...(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