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我国地方行政立法质量的调查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法律
- 简介:
- 地方行政立法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法律的实施和地方性事务的管理成效。通过对2000—2010年的河南省政府规章及其制定活动的综合评价,认为地方行政立法程序、手段和技术比较完善,规章质量状况良好,但存在有计划约束力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立法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 详细介绍:
- 为切实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以有益于实现地方行政立法目的,根据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原则和特点,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经验,结合地方行政立法的实际情况,选取地方行政立法工作的计划性和民主科学性,地方行政立法的合法性、领域分布、特色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满意度等为评价指标,以2000—2010年的河南省政府规章及其制定活动为样本,在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获取丰富的研究素材的基础上,主要采...(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有利于改进地方行政立法工作,不断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地方事务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以2000—2010年的河南省政府规章及其制定活动为对象,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理论资料,确定评价指标;主要采用文献检索、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依据立法法基本原理,采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资料,形成对地方行政立法质量状况的评价结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科学性:质量评价指标指标和评价对象科学合理,且研究素材真实可靠。 2. 先进性:学者们普遍认为提高立法质量的途径之一是进行立法质量评估。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以及欧盟较为普遍地采用了这一做法。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启动立法后评估试点。本作品可以说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3. 独特之处: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价应包括立法工作质量评价和规章质量评价。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对地方行政立法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本作品认为地方行政立法中仍然存在有选题不够科学,公众参与度和认知度不高,立法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找到了着力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更新立法观念、科学合理制定行政立法计划、创新工作机制和提高规章的社会认知度等方面的建议,对改进和完善地方行政立法工作,不断提高地方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一定意义。
作品摘要
- 为切实提高地方行政立法质量以有益于实现地方行政立法目的,根据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原则和特点,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经验,结合地方行政立法的实际情况,选取地方行政立法工作的计划性和民主科学性,地方行政立法的合法性、领域分布、特色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满意度等为评价指标,以2000—2010年的河南省政府规章及其制定活动为样本,在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获取丰富的研究素材的基础上,依据立...(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的部分内容,以《我国地方行政立法质量评价——以河南省为例》为题,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发表。
参考文献
- 1.主要数据有:(1)2000—2010年间立法情况统计。(2)表1:2005—2009年立法计划的制定和完成情况统计表。(3)表2:2000—2010年有效规章领域分布情况统计表。(4)说明立法特色性的有关数据。(5)表3:1978—2010年规章变动情况统计表。(6)说明立法操作性的有关数据。(7)表4:立法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2.现有理论研究和立法提出的质量评价指标,多针对...(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通过到河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实习,浏览有关政府网站和理论研究网站,实地调研、访谈、座谈等形式,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素材收集工作。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作为国家法律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地方行政立法,今后工作的重点必将逐步转移到提高立法质量上来。 围绕提高立法质量,人们作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普遍认为立法后评估有利于立法技术的提高和立法过程的健全和完善,对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水平意义重大。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以及欧盟较为普遍地采用了这一做法。如德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