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瘤胃双室微生物电池的制作及其产电性能的研究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本发明利用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在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技术,即在阳极室利用纤维素降解菌群厌氧发酵,在将农用废弃物转化为粗饲料的同时将电子传递给外电路,无需特殊电极和电子介体,单纯依靠菌群中的协同作用完成电子传递
详细介绍:
本发明利用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在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技术,本实验利用纤维素菌和甲烷菌作为发电的菌株,用麸皮、CMC-Na作为纤维素菌的碳源,讨论他们的基本生长条件和产电条件以便选择可提高产电量生长、产电条件。最后采用双室电池研究它的产电情况,这是本试验最创新的地方,这样做可以进一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很重要意义。

作品图片

  • 瘤胃双室微生物电池的制作及其产电性能的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研发目的 本发明以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瘤胃微生物协同代谢同步稳定的发电系统。这种产电技术成本低,生产过程几乎没有污染物排放,适合在偏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规模推广应用。 基本思路 本研究的技术思路是采用瘤胃微生物转化秸秆纤维素产电,并以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稻草)为原料,当前,微生物纤维素发电的研发目的并不是和热机发电行业竞争,而是补充电力生产能力,尤其在...(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电能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传统热机发电正面临着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重大难题。研究借助微生物代谢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微生物电池技术,是补充电力资源的有效途径。许多有机废弃物都可以作为微生物产能代谢的电子供体。本课题以双室瘤胃微生物产电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资源丰富的秸秆纤维素为阳极发电底物,阴阳极分别利用纤维素降解菌群(株)和产气菌群(株)进行催化。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曾发表文章,并获得发明专利。

作品所处阶段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专利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模型展示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本发明利用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在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同时产生电能的新技术,即在阳极室利用纤维素降解菌群厌氧发酵,在将农用废弃物转化为粗饲料的同时将电子传递给外电路,无需特殊电极和电子介体,单纯依靠菌群中的协同作用完成电子传递,阳极室内纤维素降解产物可作为粗饲料;阴极利用自养型产气菌群,接受的H+和电子,产生H2、CH4等气体,可作为燃料或提纯后作为工业原料;阴、阳室之间以成本较低的生...(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英国植物学家Michael Cpotter在1912年提出并设计一种最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他把酵母和大肠杆菌放入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其产物能在铂电极上显示0.2mA和0.3V~0.5V的电压,从此开始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电子媒介作为电子传递方式的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系统中使用了有毒的介体材料才能够得到一定的电压输...(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