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大学生自主工学结合平台的创建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我们想自己建立一个在校大学生工学结合平台,让更多大学生更好的通过这个平台找到合适自己专业学习以及长期职业发展的实践机会,更有效的帮助大学生的成长
详细介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文说: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目前在校大学生自主工学结合实习,...(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文说: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因此,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很有意义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独特之处: 1、工学结合是教育部及教育界确定的一种好的教育模式。 2、学生自主构建的工学结合平台目前尚无相关工作。 3、进行体现学校教育成果、展示学生自我风采、提升企业经营活力的新尝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 1、对所有高校的工学结合模式都可以提供参考。 2、对高校教育培养工作、学生职业发展、企业经营活动都有促进作用。 3、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探讨研究可以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现实指导意义: 对工学结合这一教育部及高等教育界普遍提倡和关注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旨在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作品摘要

本文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学生自主工学结合现状等方面入手分析,对工学结合的价值、意义进行了探讨,对学生自主工学结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许多新的设想。 作品大纲: 1 研究背景 1.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理论依据 2 对大学生自主工学结合平台的创建的总体思路 3 对目前中介机构的深入分析 3.1 中介机构的性质及所提供的工作 ...(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2010年12月。 2、雷江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2011年2月。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探析和路径选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8月。 4、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职教论坛,2007年5月。 5、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2...(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 、 现场采访、个别交谈、图片、照片、书报刊物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根据教育界近几年的研究,工学结合一般有如下具体模式。 1.引企入校模式 具体内容是:职业学校与企业集团联合成立培训基地,企业提供各类设备和材料,学校出师资,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共同对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培训。 2.办校入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出学生,企业盖厂房,共建生产实习基地。基地可同时容纳成百上千名学生上岗,可以承揽企业部分或全部的加工业务。通过合作,学校提高了办学效益,...(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