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现代化进程中福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现状分析——基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分析视角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为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这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之所以形成的最充分的市场基础。与此同时,农民工子弟学校创办者和农民工家长基于各自经济理性的考量而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形成的过程中分别成为供需方;政府部门则展现了其政治理性的一面——对服务型政府的诉求。
- 详细介绍:
-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已有的文献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因由及其发展困境,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但是,本文认为,已有文献亦存在着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对于农民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是这些研究的出发点。但是,如何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价值中立”的原则,基于农民工群体自身的...(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我们认为,要将农民工子弟学校放置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亦即中国目前正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中,是一个力争实现现代化的世界场域。这一现代化场域赋予了在该场域中的个体以特定的惯习。具体而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形成,是政府部门、农民工子弟学校创办者和农民工群体在现代化的宏观历史进程和场域背景中,基于自身的场域位置所运作而成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特有的社会事实。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作品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 理论方面,通过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生成因素的宏微观分析,我们认为,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理性准则为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低成本性的劳动力,这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之所以形成的最充分的市场基础。 方法方面,我们运用法国当代社会学家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展开分析。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发现,已有的文献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因由及其发展困境,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但是,本文认为,已有文献亦存在着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及分析,试图对这三点加以回应。
作品摘要
- 何谓现代化?或者说,现代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极为繁杂,但其中所表征着的工业化及其带来的社会关系加速变迁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化是一个基本内含;同时“现代化”的基本精神即“理性化”(韦伯,1998),抑或说,现代化的场域培育出了理性的惯习。 对于置身现代化场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而言,其理性准则恰恰体现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及全球...(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于2010年5月8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办的“流动人口的社会分层与社会保护”会议上宣读,该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口学会人口迁移与城市化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协办。 本作品还作为2010年10月23日于福建漳州师范学...(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1]郭建鑫.教育公平、公共财政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J].成都:农村经济,2007,(1). [2]郝品石.户籍制度改革的另一种思路[J].北京:读书,2003,(2). [3]黄剑波.“农民工”子女的基础教育———主要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北京:青年研究,2006,(9). [4]刘武俊.户籍制度改革不宜缓行[J].北京:读书,2001,(12). [5]吴燕...(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已有的文献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因由及其发展困境,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但是,本文认为,已有文献亦存在着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首先,对于农民工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是这些研究的出发点。但是,如何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价值中立”的原则,基于农民工群体自身的场域世界开展研究,是值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