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与补偿对策建议
小类:
经济
简介:
在分析农业弱质性和外部性理论基础上,分析种粮农户的利益损失,并得出测算模型。利用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方法,建立主产区地方政府、主销区地方政府和主产区农户之间的博弈模型。按照“问题导向型”思路,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利益损失进行补偿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从而为确保农业的产出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补偿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来实现粮食生产“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目标。
详细介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必须要求农业有足够的产出。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约束,粮食主产区将不能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更多的粮食安全责任,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以促进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对于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新的思路。...(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创新适合于中国国情和特殊地域生产发展模式的利益补偿规划,并且能够积极解决国内利益补偿制度不完善问题,通过补偿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和改革来实现“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目标。 思路:通过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测算、受偿主体和补偿主体的演化博弈,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数量标准和基本路径,为战略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的内容和推行思路的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 运用外部性理论、结合文献研究和实践调研,构建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损失理论,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先进性: 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测算模型并进行研究。 独特之处: 在文献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损失测算模型。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应用价值:构建粮食主产区的利益损失理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测算模型;分析多元受偿主体和补偿主体的演化博弈,提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理论和对策分析,拓展了粮食和农业补偿理论的研究内容、战略视角和研究方法。 现实意义:为稳定、高效、规范、权变的战略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提供决策依据,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科技创新和现代粮食产业发展,有助于保障我国长期粮食安全和稳定发展。

作品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为确保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都必须要求农业有足够的产出。受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约束,粮食主产区将不能选择以牺牲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为代价的现代化推进路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更多的粮食安全责任,通过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以促进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对于中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新的思路。...(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志澄.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保障粮食和食物安全. [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2) [2]李凤瑞. 21世纪初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期刊论文]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5) [3]张新华.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2005:43 [4]王永慧,张丽.农地发展权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J].农业经济.2007 [...(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个别交谈、会议、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研究概述: 国外经济学者结合各国实际,有过对粮食主产区的研究,但仅是针对影响粮食主产区的补贴进行分析研究,其策略具有地域局限性,对主产区利益损失的研究未曾出现过。 国内研究概述: 国内研究相对较少,针对粮食主产区的生态补偿、直接补偿的研究相对较 多,但没有针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损失的测算进行研究,补偿不具有针对性。 1. 新闻报道、小论文多,研究成果缺乏针对性。...(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