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分离性焦虑障碍幼儿的亲子关系个案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个体婴儿期的人际关系以亲子关系为主,其亲子关系的性质是个体一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期的亲子依恋关系不仅影响个体一生的人际关系,而且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即影响个体与其下一代的人际关系。婴儿的亲子关系是否健康、安全在儿童初入幼儿园时会显著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在幼儿期予以矫正,对幼儿一生的人际关系乃至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详细介绍:
- 个体婴儿期的人际关系以亲子关系为主,其亲子关系的性质是个体一生人际关系的基础。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期的亲子依恋关系不仅影响个体一生的人际关系,而且具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即影响个体与其下一代的人际关系。婴儿的亲子关系是否健康、安全在儿童初入幼儿园时会显著表现,如果能及时发现并在幼儿期予以矫正,对幼儿一生的人际关系乃至人格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离性焦虑障碍幼儿亲子关系个案...(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研究旨在探索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有效策略。首先根据幼儿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水平筛选出具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幼儿,然后通过访谈、观察等质的研究方法去收集有关儿童亲子关系及其生活背景的资料,对幼儿的已有成长史和亲子交往活动进行分析,寻找研究对象形成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与家长一起制定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方案并实施,根据其亲子关系情况,从而探索改善或矫正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有效策略。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通过搜集资料发现,国内对于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幼儿及其亲子关系的研究相当少,为了解决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问题特申请研究项目。 基于幼儿中具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儿童有一定数量的现状,本课题组希望通过个案研究能够探索到有效改善或矫正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策略,以其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在养育儿童特别是亲子交往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及教养模式,最终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填补幼儿期分离性焦虑障碍实证研究的空白。 2).为矫正或改善幼儿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提供有效策略。
作品摘要
- 《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研究述评》 摘 要:分离性焦虑障碍是当今社会儿童常见的焦虑障碍之一,随着入园年龄的提前,幼儿分离性焦虑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分离性焦虑往往出现在社会环境的转换之间,它与儿童对其教养者的依恋相关。本文通过梳理分离性焦虑的已有研究,从分离性焦虑的产生、表现、产生原因及矫治方法等方面对分离性焦虑障碍进行了具体探讨。 《分离性焦虑障碍幼儿的亲子关系个案探究》 摘要...(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分离性焦虑障碍的研究述评》在《中国校外教育》第5期发表。 此外,本课题组还获得个案研究家庭的感谢信。
参考文献
- [1]Bowlhy J.Attachment and loss:sepamtion.London:Hogarth Press.1973. [2] 傅媛蕾,李倩.对新入园儿童分离焦虑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3):190.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山东:山东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6. [4]汤燕辉.幼...(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个别交谈 亲临实践 会议 图片、照片 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依照精神诊断与统计手册IV(DSM-IV)的界定,分离焦虑是指个体对其依恋对象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时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普遍存在于个体童年和青春期早期的精神障碍,还常见于一些父母及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其中,婴幼儿的分离焦虑指的是当孩子与依恋对象(通常是父母)分离时,孩子因过度担忧对象和自己的安全,过度害怕分离及与一些对象再也不能相聚而表现出的焦虑行为。DSM-IV-TR的诊断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