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晋西北地区传统庙会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晋西北地区庙会活动非常兴盛,现在它已成为当地乡村生活中一种十分活跃的文化事象。通过对晋西北三镇四村的传统庙会活动与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研究,发掘利于二者发展因子,找出其不利因素,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剖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探寻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规律,为当地长远发展总结一些可供利用的经验,从而用这些有用的经验和建议促进当地传统庙会和经济文化的更好发展,进而为整个晋西北地区的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和智力支撑。
- 详细介绍:
- 近年来,晋西北地区将传统庙会活动与地方乡村经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借此构建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利用文化促经济”的崭新发展模式。选此课题,旨在通过对晋西北三镇四村为例的调查:首先,了解三镇四村及其庙会传说基本概况;其次,以晋西北三镇四村为例分析传统庙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双向作用;最后,在对各方面做出深入探寻、剖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为晋西北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近年来,晋西北地区将传统庙会活动与地方乡村经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借此构建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利用文化促经济”的崭新发展模式。选此课题,旨在通过对晋西北三镇四村为例的调查:首先,了解三镇四村及其庙会传说基本概况;其次,以晋西北三镇四村为例分析传统庙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双向作用;最后,在对各方面做出深入探寻、剖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为晋西北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参考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在地域选取上选择晋西北地区庙会活动异常活跃的村镇;人员组合上,课题组成员土生土长于晋西北乡村,对晋西北较为了解。阅读了大量关于庙会文化的资料掌握了大量的信息,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的实际经验。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1)国内对晋西北庙会研究是空白。(2)将晋西北乡村传统庙会与乡村经济文化结合以揭示传统庙会活动与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双向作用和规律,也是一项创新性的尝试。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研究,发掘传统庙会中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和经验,指出其不利的因素,为地方经济文化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剖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探寻一定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总结一些可供利用的经验,从而用这些有用的经验和建议促进当地传统庙会和经济文化的更好发展,进而为整个晋西北乡村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和智力支撑。
作品摘要
- 庙会作为北方村落一种特有的活动,在长期的发展与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近年来,晋西北地区该乡村将庙会活动与乡村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借此构建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利用文化促经济”的崭新的发展模式。传统庙会活动既有有利于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和乡村生活改善的一面,也有不利于乡村建设的一面;同样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当地传统庙会的活动也会产生很深的影响。 笔者介绍了晋西北地区...(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王忠: 1.《传说.庙会.村落——记树儿梁等村的庙会》荣获社会调查报告一等奖; 2.《红红火火过庙会——记刘家塔镇、树儿梁村、山庄头村三个村的庙会》荣获寒假调查报告一等奖; 张新刚 1.《繁华的乡村五月》荣获暑期社会调查报告一等奖; 2.《传说•庙会•村落——以杜家村为例的考察》荣获社会调查报告一等奖; 3.《晋西北庙会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杜家村为例》荣获山西省第十届“...(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1.顾颉刚.妙峰山[M]. 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1928年版. 2.高占祥.论庙会文化[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3.高有鹏.中国庙会文化[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4. 梁肇堂.山西庙会[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5.赵新平. 庙会与乡村经济发展——以晋北大白水村为例[J].晋阳学刊,2009(3). 6.岳永逸.传统民间文化与新...(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团队成立之时组织了我系有丰富实践调查经验的学生,成立之后又找经验丰富的老师做指导。随后我们团队成员在假期深入晋西北的村镇实地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访谈、问卷调查、专门走访、查阅文件、借鉴书刊等方法来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对庙会的研究,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庙会的起源、嬗变轨迹、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以及庙会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庙会仪式与社群记忆、乡村庙会中的平权与等级等,比如,高有鹏的《中国庙会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6月)专著,探讨了庙会的起源、发展、特征、功能及庙会中的原始信仰。李永菊的《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一文,主要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