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弘扬中华医学健康思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医药治未病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面对人类健康备受威胁,看病难、看病贵等实际问题,治未病再次彰显出巨大的现实意义。本作品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政府、试点医院、群众与治未病的关系并对治未病健康工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依靠群众,扩大宣传;完善措施,增加投入;加强治未病中心建设与人员素质培训;深入治未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并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治未病新的服务模式。
- 详细介绍:
- 疾病谱的改变,亚健康、慢性病的威胁,以及全球性医疗危机的侵袭,使疾病负担已经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治未病”工作的要求。此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更使治未病这一传统健康观念有了更为广阔的...(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治未病工程关系全民健康,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现实体现。由于治未病工程刚起步,各项工作的展开急需社会反馈。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调查,为政府相关工作进一步展开提供事实参考,使治未病在实现全民医保、提高人们健康水平中发挥应有作用。我们从社会学角度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专家访谈对政府、试点医院、群众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科学统计综合分析,全面客观的把握治未病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个案研究对治未病现状进行大量调查,所得数据真实可靠,引用资料权威详实,在此基础上,所得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建议可操作性强。 先进性:本作品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反映治未病现状,时效性强,是对治未病工程进展现状的第一次系统总结与客观调查。 独特之处:对群众、政府、试点医院与治未病的关系进行了社会学分析,并提出治未病新的服务模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疾病谱的千变万化使治未病成为社会热点。治未病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是中医药得以发展的契机。该课题是对现今治未病实施状况的全面客观总结。通过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得了详实的资料,对治未病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对策参考,对弘扬中华医学,推动全民养生、实现全民医保、带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品摘要
- 治未病是一种健康思想,也是健康手段。它包括: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蒙,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治未病符合医学变革,是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医疗危机,保护人类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它与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预防医学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上均有一定的相似性。 目的:了解治未病现状,找出限制其发展的因素,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本作品于: 2009年5月26日荣获河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王琦.中医治未病解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 [2]廖利平.让你不生病:健康﹒养生﹒治未病[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 12 [3]王国玮.上医治未病(图解《黄帝内经》养生精华)[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2 [4]朱向东.中医治未病理论研究[M].甘肃: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1 [5]龚婕宁,宋为民.新编未病学[M].北京:...(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00份,有效回收率为86.56%。专家访谈:对河南中医一附院及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有关专家进行9次访谈。个案研究:对河南中医一附院、郑州中医院治未病中心进行实地考察。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健康管理的概念最早见于美国,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与我国传统治未病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健康保障服务。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早在1929年美国洛杉矶水利局就成立了最早的健康维护组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