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融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竞技体育成绩追求的“马太效应”,导致运动员整个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在不断追求优异成绩的同时,社会却离他们渐行渐远,尽管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运动员社会保障的政策,但无论是现实可行性,还是未来发展性,与运动训练的现状和运动员的实际需求间均存在较大的矛盾。调研报告采用了走访与问卷调查等社会科研方法,对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社会融入的现状从选材、培养与就业整个过程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并鲜明提...(查看更多)
- 详细介绍:
-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奥运会上获得了51金、21银、28铜,共100枚奖牌的辉煌成绩,位于金牌榜的第一位,全面展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高水平。通过奥运会这个平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被全球所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彰显。作为奥运优秀运动成绩取得的核心载体,运动员的长期努力功不可没。与此同时,随着体育项目职业化的推广,一些群众...(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目前绝大多数运动员所从事的项目职业化程度低群众基础差,因此大多数运动员不可能将其作为终生职业。原来由政府统一安置的培养机制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运动员的成长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了解现役运动员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管理机构制定合理的培养政策,不仅将其培养成优秀的运动员,更把运动员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人。思路:以“选材—培养—就业—跟踪”为主线,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优秀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遵循社会科研方法和研究客观规律进行调查和论证。本文从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的社会感知现状出发,并走访了多家运动员培养机构、专家、运动员,获得了第一手的调查材料和数据。也查阅了相关国内外文献,研究了国内外培养运动员的目的、模式和思路等,在国内首次从微观的角度对优秀运动员融入社会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剖析,找到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相关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应用价值:运动员的社会认知,是个易被忽略的社会问题,国家采用的“体教结合”模式无法较好的弥补运动员融入社会的缺陷。运动员培养应以完全社会人为导向,对运动员进行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实意义:运动员的社会融入是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问题;研究运动员社会融入有助于运动员的培养目标更合理;研究运动员社会融入有助于弥补运动员的价值缺失;研究运动员社会融入有助于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的运动训练。
作品摘要
- 本文以“选材—培养—就业—跟踪”为主线,摆脱国内一般选取运动员成长片段作研究的研究方法,完整反映了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对54项指标10类因子的调查与分析,如实地反映出当前上海市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认知。 结论:(一)上海市优秀运动员训练环境封闭、社交范围小、社会适应性低;(二)国家对运动员培养目标定位缺失,培养过程缺乏连续性;(三)运动训练评价体系的功利性影响各级管理人员...(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无
参考文献
- [1] 刘青,郑宇,何芝,辛双双,谢卫.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方式社会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3):3-9. [2] 虞重干,刘伟,匡淑平,谢燕歌,张霞,王鲁蛟.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体育科技,2008,28(7):26-36. [3]王凯珍,潘志琛,王华倬,刘海元.我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的分析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问卷调查:对运动员、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指标确定与筛选;研究对象访谈: 对管理人员、相关专家、上海市各项目的体育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了多次访谈、咨询;实地考察法: 到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等地进行考察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社会化是特殊的运动员培养体系造成的突出问题,因此相关的学术研究多集中于国内,国外研究较少。总体来看,关于优秀运动员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迅速,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但对比其他社会特殊群体的研究情况,目前关于优秀运动员社会化问题的研究仍存在着局限和不足,具体表现为研究对象和方法以政策研究、定性分析为主,缺乏以运动员为直接研究对象的系统定量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