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利用农林废弃物制备的绿色环保型人造板
- 来源:
- 第十一届“挑战杯”国赛作品
- 小类:
- 能源化工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A类
- 简介:
- 现有人造板采用的胶粘剂(如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等)含有大量游离态甲醛,会不断释放至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极易引起气管炎、哮喘、皮炎甚至恶性肿瘤等疾病。此外,竹加工业产生大量加工剩余物,如被废弃既浪费宝贵资源又污染生态环境。 本作品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大豆蛋白的改性获得生物质胶粘剂,与竹纤维、竹颗粒等竹业加工残余物制备一种环境友好型板材,实现无醛化生产,提升人造板产品的质量档次,促进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详细介绍:
- 本作品针对当前人造板,特别是纤维板和刨花板的生产实际和市场需要,通过对大豆蛋白的改性获得生物质胶粘剂,与竹纤维、竹颗粒等竹业加工残余物制备一种环境友好型板材,实现无醛化生产,提升人造板产品的质量档次,促进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作品制备步骤如下:配制改性试剂溶液→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搅拌至均匀呈悬浮液→与竹纤维或竹刨花混合均匀→调节板坯含水率→铺装→热压成型。 作品特色:原...(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发明目的:现有人造板用胶粘剂含有大量游离态甲醛,会不断释放至人类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易引起气管炎、哮喘、皮炎甚至恶性肿瘤等疾病。此外,竹加工业产生大量加工剩余物,如被废弃既浪费宝贵资源又污染环境。本作品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大豆蛋白的改性获得生物质胶粘剂,与竹纤维、竹颗粒等竹业加工残余物制备一种环境友好型板材,实现无醛化生产,促进生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基本思路: 1、研究不同...(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 大豆蛋白属于球状蛋白,分子结构紧密,运动阻力小,胶接性能差。经过改性的蛋白分子,结构疏松,棒状分子不对称增加,运动阻力相应增大,可在溶液中分散和伸展,粘接性能大为提高。同时蛋白改性也使蛋白分子表面结构发生变化,亲水基团相对减少,原来埋在分子内部的疏水侧基大量暴露到分子表面,从而增加其耐水性能。 热压是整个人造板生产工艺中的关键,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热压的原理就是借助于...(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本作品相关研究课题获得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7G60G2010041,主持人:吕谷来)。经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和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鉴定,内结合强度达1.24 MPa,静曲强度达31.4 MPa,符合国家标准;甲醛释放量为0.3 mg/100g,符合国标E1标准,达到了国际标准JISA5908-1994中F☆☆☆☆标准。
作品所处阶段
- 实验室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无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实物、产品;图片;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本作品是一种绿色清洁、环境友好的板材,且具有轻质高强、结构细密、质地均匀、表面平整光洁、隔音隔热和不易变形等优点,适合机械加工,还能进行表面装饰,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室内装修、电视机壳及音响设备制作,同时也是车、船装修的理想材料,也可以作为食品包装材料。 本作品采用的原料是竹业加工剩余物,价格低廉且易于获得,与现有市场上板材售价1000~1600元/立方米比较,本...(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已见有关利用改性大豆蛋白胶制备木质胶合板、木质刨花板、稻桔板及草纤维板的文献报道,较多有关采用淀粉基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大分子聚合物的一种单组分胶粘剂、脲醛树脂及酚醛树脂胶粘剂用于制备竹人造板的文献报道。 洪一前(2006)以大豆蛋白和稻秸为研究对象,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化学改性,以获得环境友好型的胶粘剂,并且将其与稻秸混合、热压成型制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