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四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小类:
教育
简介: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各高校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宏观层面针对各类高等院校进行了综合研究,而我们从以往研究中很少涉及的就业能力视角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对山东省四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科学的问卷调查,并运用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科学的检...(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时期,在这一时期,众多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其中新建本科院校就有200余所。这些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办学定位不明确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等诸多因素,其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亟待加强。围绕以提升此类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这一中心,本课题小组设计了针对山东省四所新...(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研究,为其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以尝试构建一个“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服务网”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将研究的成果推广到全国。 基本思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针对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①研究视角方面,从就业能力的角度探究大学生就业问题。②研究对策方面,从学生个人、高校自身和社会因素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提出解决策略。③研究对象方面,研究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科学性:①调研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互联网、QQ、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②研究过程,参考大量的资料,分层次进行调查。③数据统计,运用因素分析、数量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检验。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实际应用价值:依托课题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一个“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网”,此网站信息为全国大学生所共享,以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能力给出正确的评价并对其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进行有力的指导。最后通过此信息服务网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全国,以促进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作品摘要

自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期以来,众多高等院校相继建立,其中新建本科院校就有200余所,这类院校办学历史短,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因此,如何提升这类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顺利就业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围绕以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视角,课题小组设计了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在对数据整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论文类: [1]、阮美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02):59-62 [2]、胡尊利,刘朔.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8,(03):104-107 [3]、王吉田.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与促进[J].教育与职业,2008,(08):148-149 [4]、吴同,孙哲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现象的出现及其就业保障的思考[J]...(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书报刊物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研究大学生就业难视角方面: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是从经济学、社会学、政策学等视角剖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而在我国,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主要是造成就业难这一局面的原因和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及措施。国内外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还很少,目前国外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主要是探求如何通过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实施基于就业能力的高等教育和教学改革,以及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策略,来提升劳动者个体...(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