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和谐社会”的“知沟”研究--来自昆明的证据
小类:
社会
简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我们对媒体报道量的统计表明,近年来,各级新闻传媒对“和谐社会”进行了持续的大量的传播。但至今,尚未见到关于和谐社会议题的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文献。根据传播学“知沟”假设的国际研究范式,我们设计了本项研究,通过在昆明市街头和超市入口进行拦截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01份。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我们主要从社会经济地位、个...(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在对新闻传媒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文献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传播学中的“知沟”假设以及修正的“知沟”假设,并按照国际通行的“知沟”假设实证研究范式,设计了本项研究,研究中各变量均按照国内外学者的通行方式操作,其中,关于“和谐社会”的知识变量的操作和测量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相关内容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 不同社会阶层的调查对象对政治议题的基础知识掌...(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对新闻传媒宣传报道和谐社会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改善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基本思路:以“知沟”假设为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测量昆明市受众在和谐社会议题方面的知识得分,并进一步验证不同社会阶层和个体差异的社会公众在和谐社会知识方面存在的“知沟”现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新闻传媒如何有效传播和谐社会议题提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严格遵循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设计和实施,确保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本论文是根据传播效果理论:“知沟”假设,进行关于新闻传媒传播“和谐社会”议题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的一项学术成果。 与当前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相比,本研究在研究范式和理论视角方面是较为独特和先进的。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新闻传媒如何更有效地传播和谐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简要策略建议。由于本文的所有结论和建议都具有实证证据的支持,对新闻传媒进一步改善对“和谐社会”的宣传报道效果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和价值。同时,对新闻传媒改善其它政治性议题的宣传报道效果也会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品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我们对媒体报道量的统计表明,近年来,各级新闻传媒对“和谐社会”进行了持续的大量的传播。根据“知沟”假设,我们设计了本项研究,通过在昆明市街头和超市进行拦截调查,获得有效问卷401份。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我们主要从社会经济地位、个体动机和态度以及媒介接触等方面的差异,通过统计处理,检验了关于“和谐社会”的“知沟...(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丁未.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2。 [2]丁未. 西方“知沟假设”理论评析[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2):107-112 [3]罗以澄,陈文高.构建和谐社会与新闻传媒责任担当[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3):393-398 [4]葛进平,章洁,方建移,张芹.浙江省中学...(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街头随机拦截式问卷调查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关于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 众多的学者(如陈力丹,2005;戴元光、赵为学,2005;邵培任,2006;许正林,2006;徐永兵,2006;罗以澄、陈文高,2007;彭逸林、金洁,2008;余建清,2008等等)对新闻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有关议题进行了多方研究。 通过对2005年以来传播学界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议...(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