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汶川地震孤儿安置救助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唐山地震孤儿安置经验的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随着汶川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结束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始,如何妥善安置灾区孤儿,使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遵循以史为鉴的原则,本文运用文献法和访谈调查法,深入地对唐山震后孤儿安置救助工作进行了研究,在总结唐山震后孤儿安置工作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当前汶川地震孤儿安置救助工作的建议与思考:坚持以儿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孤儿救助理念,构建震后孤儿社会安置网络...(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随着汶川地震灾区救援工作的结束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始,如何妥善安置灾区孤儿,使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遵循以史为鉴的原则,本文运用文献法和访谈调查法,深入地对唐山震后孤儿安置救助工作进行了研究,总结唐山地震后孤儿安置工作的有益经验,探寻其规律,以期为当前汶川地震孤儿安置救助工作提供建议与思考,避免不利于孤儿健康成长的有害举措和短视行为的出现。 本文共分四...(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汶川地震孤儿安置救助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唐山地震孤儿安置经验的分析
  • 汶川地震孤儿安置救助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唐山地震孤儿安置经验的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通过研究唐山震后孤儿安置救助工作,以史为鉴,为当前汶川震后孤儿安置救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思路:通过检阅民政部门和档案馆的文献档案,掌握唐山地震孤儿安置救助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对30名唐山地震孤儿的深度访谈,从当事人亲身感受,了解安置救助工作对孤儿的影响,总结出当时安置救助工作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为当前汶川地震孤儿安置救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具体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研究通过对唐山地震孤儿获得来自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社会安置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结合对唐山地震孤儿的深度访谈,分析震后孤儿安置救助工作的经验,试图探讨如何构建合理的震后孤儿社会安置网络体系,坚持儿童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现代孤儿救助理念,建立起“国家——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地震孤儿多元救助模式,从而为有关汶川地震孤儿安置及抚育政策的制定及其工作实务的开展提供实证研究的有效的参考资料和依据。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地震孤儿无疑是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需要国家政府及社会特殊的安置和救助。此次调查以我国唐山地震孤儿为研究对象,不仅能直接为救助汶川震后孤儿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对震后孤儿的实际救助效果,提高其福利水平,促进其健康成长;而且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品摘要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政府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孤儿采取了临时安置措施。随着救援工作的结束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始,如何妥善安置震后孤儿,使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档案的检阅和部分唐山孤儿的深度访谈,分析总结出唐山震后孤儿安置救助工作在政策、组织领导、安置方式、救助内容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并基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唐山震后孤儿安置救助工作...(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唐山震后孤儿安置救助:经验、问题与启示》发表在《山西地震》第三期(ISSN 1000-6265 CN 14-1107/P Coden Sdizey)

参考文献

注释: ①邹其嘉,王子平,等.唐山地震灾区社会恢复与社会问题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209. 参考文献: [1] [2] 新华网成都6月9日电. [3] 刘立仁.唐山地展孤儿的安置.地展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编委会编,见:地展灾害对策——地展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 [4] ]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孤儿远期心身健康...(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参观访问法、访谈法、文献法:作者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唐山市民政局及档案馆、石家庄民政局及档案馆等单位,深入访谈唐山地震孤儿,并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从文献资料看,国外在对地震孤儿的安置救助方面,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有很大的发展。 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简称儿基会)在有效救助灾后儿童方面的经验 无论是在战区还是在灾区,尽快为孩子们建立一个类似学校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此外还应建立儿童失散亲人联络中心,帮助孩子们尽快找到父母。 2.日本有关地震孤儿救助的做法 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取临时...(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