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艾滋病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超越--从法律运作的失灵到制度与道德双向建构的可能
小类:
法律
简介:
个人隐私对于艾滋病人来说至关重要,从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艾滋病人渴望在隐私方面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由于现时法律规定的过于宽泛和欠缺可操作性,使得艾滋病人的隐私在法律运作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通过个案考察,我们发现,除了法律的外在强制外,我们还需要在艾滋病人的隐私保护中重视道德的力量和作用。而且必须重点关注愿望的道德,使隐私保护成为一种自主的保护行为,从而超越...(查看更多)
详细介绍:
对艾滋病人的隐私进行保护既是避免其遭受歧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实现群体良性互动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本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扩展研究,从艾滋病人对隐私保护所持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揭示出他们的需求和现时制度设计方面的不足。 首先,绝大多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其利益相关者都认为隐私保护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其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因为隐私泄露或者其他情况而遭遇歧视和不便;...(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艾滋病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超越--从法律运作的失灵到制度与道德双向建构的可能
  • 艾滋病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超越--从法律运作的失灵到制度与道德双向建构的可能
  • 艾滋病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超越--从法律运作的失灵到制度与道德双向建构的可能
  • 艾滋病人隐私保护的困境与超越--从法律运作的失灵到制度与道德双向建构的可能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对艾滋病人隐私给与保护的问题在很多工作中被忽视,由此给艾滋病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本研究正是基于此,希望通过对隐私保护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可能的出路,为立法和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紧紧围绕“困境和超越”的主题,贯穿全文的是对法律和道德运作的思考。研究建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和个案扩展分析展现出艾滋病人的隐私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要重视制度建设以及道德的运作。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多学科方法综合运用。本文的研究综合运用了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多学科方法。 2.充分的实地调查和个案收集。曾先后在昆明市、红河州、大理州等地开展了五次实地调查。收集了数十个不同的个案。 3.一次法律社会学关注社会问题的有益尝试。本文在对现有法律进行具体分析后,通过四个个案所反映问题回答了法律失灵的问题。 4.通过对和解制度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隐私保护中道德之重要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相关研究结论揭示出应该在制度建设中细化法律规定,规范操作规程; 2.研究揭示了法律运作与现实的脱节,对立法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提出了需要在制度建设中培育道德生成的路径; 4.对中国艾滋病防治领域隐私保护不足的调查和结论得到了诸多艾滋病民间组织的重视,对他们的实际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品摘要

个人隐私对于艾滋病人来说至关重要,从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艾滋病人渴望在隐私方面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由于现时法律规定的过于宽泛和欠缺可操作性,使得艾滋病人的隐私在法律运作中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通过个案考察,我们发现,除了法律的外在强制外,我们还需要在艾滋病人的隐私保护中重视道德的力量和作用。而且必须重点关注愿望的道德,使隐私保护成为一种自主的保护行为,从而超越...(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1.2009年某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第五届某省高校青年学术科技节二等奖。 3.即将刊载于《思想战线》(CSSCI、教育部首批名刊工程入选)2009年第6期。(已收到用稿通知) 4.本人曾公开发表了三篇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章: (1)《健康权视角下的艾滋病防治立法》,载:《人权》2008年第6期;(唯一作者) (2)《作为基本人权的健康权及其相关问题》,载:...(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1.[美]凯博文.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现代中国的抑郁、神经衰弱和病痛[M].郭金华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 2.[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M].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美]罗斯科•庞德.法律与道德[M].陈林林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美]苏珊•桑塔格.疾病...(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主要采用了:个别交谈、问卷调查、小组访谈、人员介绍、文件研究等方法。 文中“泄密”个案系本人提供法律援助、亲自帮助起诉的个案。从2008年8月至今,本人三次对感染者夫妇进行回访。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社会科学领域有关艾滋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领域。一部分研究成果关注艾滋病防治过程中的“消除歧视”、“主体身份建构”等问题;另一部分研究成果关注艾滋病人的权利(人权)问题。但是,很多成果仅仅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泛泛的指出应该从哪些方面给予权利保护。再者,两种研究趋向均不约而同的以介绍国外情况重点,力图在制度和法律移植中...(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