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DEM纠正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小类:
数理
简介:
本作品在传统的旱灾风险评价“二度”模型中加入孕灾环境(地形)的影响,改进为一个新的旱灾风险评价“三度模型”,能够更准确的对旱灾情况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形区,加入地形因子后能更好的进行旱灾风险评价。
详细介绍: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20B03-06)子课题:干旱灾害数据库建立及干旱灾害风险图编制(1:100万)结项时用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是传统的二度模型,并提出了三度模型的迫切需求。 而国内同类研究水平仍然在二度水平上,对于复杂地形区迫切需要三度模型来提高旱灾风险评价的精度。 同等致灾强度下,孕灾环境(特别是地形导致...(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基于DEM纠正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 基于DEM纠正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 基于DEM纠正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 基于DEM纠正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 基于DEM纠正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以西南地区为例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为准确的进行区域旱灾风险评价,本作品在传统的旱灾风险评价“二度”模型中加入孕灾环境(地形)的影响,改进为“三度”模型。提供一种更为精确合理的方法。 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模拟复杂地形影响下的下垫面真实水分情况,实现了地形对降水和气温的空间纠正,建立干旱致灾因子(水分条件)、孕灾环境(地形)、承灾体(农作物脆弱性曲线)综合的旱灾风险评价三度模型。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同等致灾强度下,孕灾环境(特别是地形导致的水热再分配)造成的旱灾灾情地域差异值得高度关注。本作品在传统旱灾风险评价二度模型中加入了孕灾环境(地形)的影响,可更为精确、合理的进行旱灾风险评价。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形区,地形纠正更为重要。 在获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基于DEM的旱灾风险三度模型自动评价软件》(已获软件著作权登记,第一作者为导师王静爱教授),提高了该模型的实用化。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中模型可较为准确、快速获得的旱灾风险评价结果,尤其是对于复杂地形区,地形纠正的效果更为显著。 所获得的准确、高分辨率的旱灾风险评价结果能够为区域灾害风险识别,风险防范与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进而为区域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有利于抗旱救灾资源的合理调配,防止出现资源不合理调配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学术论文摘要

旱灾研究中,地形导致的水热再分配容易造成地域间旱灾灾情的明显差异,因此地形因子对于旱灾风险的准确评价及灾情的客观评估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和DEM数据,通过模拟复杂地形影响下的下垫面真实水分情况,实现了地形对降水和气温的空间纠正,建立了干旱致灾因子(水分条件)、孕灾环境(地形)、承灾体(农作物脆弱性曲线)综合的旱灾风险评价三度模型。并以地形复杂、旱灾多发的西南地区为例...(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自动评价软件《基于DEM的旱灾风险三度模型自动评价软件V1.0》,已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登记号2011SR013881。

鉴定结果

软件著作权登记,登记号2011SR013881。

参考文献

[1]贾慧聪, 王静爱, 岳耀杰, 等. 冬小麦旱灾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基于2009年北方春旱野外实地考察的认识 [J]. 灾害学, 2009, 24(04): 20-25. [2]UN/ISDR, Living with Risk. A Global Review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itiatives[R]. Geneva: UN/IS...(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综合风险防范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BAD20B03-06)子课题:干旱灾害数据库建立及干旱灾害风险图编制(1:100万)结项时用的旱灾风险评价模型是传统的二度模型,并提出了三度模型的迫切需求。 而国内同类研究水平仍然在二度水平上,对于复杂地形区迫切需要三度模型来提高旱灾风险评价的精度。 2009年2月初, 我国北方冬麦区遭受了...(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