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低碳节能的新型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小类:
机械与控制
简介:
在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今天,我们从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生态文明的社会层面上,重新审视“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时,就清醒地认识到“生土”是西部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建筑材料。我们应在生土建筑的结构体系、生土自身强度、生土建筑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以及生土建筑的产业化诸多方面进行探索,生土建筑要以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使其走向现代化,使其与居住观念同步发展。
详细介绍:
20世纪后半期,随着全球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建筑同样要纳入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生土建筑就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首先,生土建筑从产生到现在,遍布于祖国的山川大地,这是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对自然生态适应的结果,且经过历代人的演变,这一建筑形式都带有本地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即是生态的,也是本土的;其次,生土材料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生土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低碳节能的新型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 低碳节能的新型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 低碳节能的新型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 低碳节能的新型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 低碳节能的新型生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我们的研究建立在前人基础上,旨在寻求一种在保护当地原有自然和人文现状前提下,利用有限的自然和人力资源,通过便捷施工方式完成的农村住宅形式,达到农村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一。 基本思路:通过总结传统生土建筑的优缺点,有针对性的提出生土建筑体系性能改进方案,使生土建筑以不断发展的科技手段在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中达到现代化居住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一。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1、通过现代的技术理论对传统生土建筑体系进行改进,使生土建筑的观感和居住舒适性得到改善。 2、通过对生土建筑结构性能的改进,使生土建筑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达到现代化住宅要求,也提高了设计师的设计空间。 3、符合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宗旨,为新农村建设新型绿色住宅,力求将节能减排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生土建筑在生态平衡、自然景观、合理取材、构筑工艺、节约能源等方面有着其他民居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西部太开发的实施,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居住条件的改善,农村建房已成为生态环境建设一部分内容。我们适时地推出生土建筑科研成果,对新农村建设,推广实用经济型建筑技术有参考价值和实际作用。

学术论文摘要

生土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受到国内外关注。在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与地域文化给生土建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生土建筑因其存在的一些缺陷逐渐本被人们遗忘。因此如何改变以往的建筑习惯,创造出新的工法,实现建筑与现代科技发展及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努力追求和展示低碳节能的理念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我国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鉴定结果

该课题申报情况属实,研究具有科学性,有创新点,思路清晰,文章构成严谨合理。

参考文献

[1] 高翔. 新疆生土建筑体系街区保护和改造探索——以喀什为例 [D]. 2002. [2] 王军,吕东军. 走向生土建筑的未来 [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 尚建丽. 传统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研究 [D]. 2005. [4] 王沛钦,郑山锁,柴俊等. 走向生土建筑结构 [J]. 工业建筑, 2008, 38 (3) _5 . ...(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生土建筑的发展较成熟,它不仅存在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落后地区,在美洲、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备受青睐,尤其是对生土建筑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已取得很大进展。 我国对生土建筑开始系统的有组织的研究始于1980年任震英创立的生土分会,在近30年的历程里,成为国内外生土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国内的生土研究机构指明了方向。 目前,我国涉足于生土建筑界领域的机构主要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