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土地换保障”: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保障措施研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关键难题,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确保其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是处理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从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入手,运用文献研究及比较研究的方法,梳理“土地换保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及各典型安置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实证调研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对应的有关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详细介绍:
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关键难题,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确保其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是处理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首先从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入手,通过对已有文献成果的梳理,发现现有政策下对失地农民采取的保障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在失地农民经济保障方面。土地补偿金偏低,保险资金难于管理,政府在资金管理上存在安全性、正当性、不确定性危机;第...(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城市化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失地农民人数日渐增多。由于没有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加之现有的保障水平不能有效替代土地所承载的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功能,使得农民承担巨额的生活成本。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丰台区草桥村为例进行实地调研,旨在探寻一种能够使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的“复合型”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以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的各项需求。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先后经历了理论研究阶段和实证调研阶段。以理论为指导,以数据为依据,并针对草桥实际情况采取“结构式访谈为主,非结构式访谈为辅”科学的调查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强调针对失地农民采取“复合型”保障模式的重要性,全面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另外,作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大学生,维护失地农民权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义不容辞。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失地农民担负着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成本,面临着生活、就业、养老等多方面的困难。以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草桥村而言,调研反映的问题对化解当地因征地引发的矛盾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另外,草桥的发展特色及成功经验不仅对北京,也对全国的农村城市化进程及相关的制度设计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品摘要

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关键难题,维护失地农民权益、确保其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是处理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首先从现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政策入手,通过对已有文献成果的梳理,发现现有政策下对失地农民采取的保障普遍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障方式单一等问题,其中,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缺位、错位、越位”是导致失地农民权益难以保障的关键因素。其次,运用...(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1年,获首都师范大学校级科研立项优秀奖。 2011年,获校团委“挑战杯”科研作品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宋斌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4(3):51-52. [2]郝世奇.以“土地换保障”为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浙江省为例[J].实证分析,2010(5):108-109. [3]傅蔚冈.靠不住的“土地换保障”[J].农村经济管理,2010(4):33. [4]文学禹.我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存在的...(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偶遇抽样(方便抽样)的方式。同时,预先设计好统一的结构式访问问卷,以结构式访谈为主、非结构式访谈为辅的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访问式调查。从而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在还未建立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失地农民保障主要存在土地补偿水平低、保障方式单一、社会性的就业培训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无法保证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对此,理论界从各个角度研究失地农民保障问题,目前已初具规模。 在经济补偿方面,学者们一致认为应该提高对农民的补偿标准,规范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除了要建立合理的...(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