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通宵公交供给效率优化对策--基于成都市的案例研究
小类:
经济
简介:
针对成都市298路通宵公交的开通,本报告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析该路线通宵公交开通后的社会净收益变动情况,研究得出该路线通宵公开通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同时具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为此本报告最后运用公交公司提供的数据,建立优化模型,结合其他城市通宵公交运营情况、成都47路、81路公交及地铁路线及需求人群分布情况分析,最终给出一条可行的通宵公交规划路线。
详细介绍:
针对成都市298路通宵公交的开通,本报告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探析该路线通宵公交开通后的社会净收益变动情况,社会净收益是社会收益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为避免重复计算,本报告假定社会收益不变,建立社会成本模型,进而得到社会净收益模型。最后,运用运用本课题小组调查的问卷,将相关数据带入模型计算得到通宵公交开通给社会带来的净收益变动情况。研究得出该路线通宵公开带来的社会净收益变动为正,其开...(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通宵公交供给效率优化对策--基于成都市的案例研究
  •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通宵公交供给效率优化对策--基于成都市的案例研究
  •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通宵公交供给效率优化对策--基于成都市的案例研究
  •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通宵公交供给效率优化对策--基于成都市的案例研究
  • 公共产品视角下的通宵公交供给效率优化对策--基于成都市的案例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调查得知:民众舆论对通宵公交褒贬不一;诸多城市的通宵公交运营均面临亏损问题。 本报告选取成都市于2010年10月开通的298路通宵公交线路以公共产品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成本—收益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公交公司等对成都通宵公交的供给现状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通宵公交的潜在需求人群,试图建立社会效益的量化模型对成都市通宵公交社会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并对通宵公交的供给效率进行优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研究对象的创新性:本报告研究对象是成都市通宵公交供给情况,目前对于通宵公交的相研究甚少。 切入视角的创新:与以往供给主体的角度研究不同,本文基于社会角度,分析通宵公交如何带来正的社会净收益。 研究方法的创新:目前,关于通宵公交的研究主要是普通市民和专家的定性分析。本报告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 操作路径的创新:本报告调研对象具有流动性,故采用随车询问乘客的方式展开,结合周边走访方式。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建立通宵公交社会净收益的量化评价模型; (2)基于公交产品有效供给理论,对成都市夜间公交的供给效率优化提出建议;

作品摘要

通宵公交的开通给城市生活带来了较多便利,然而通宵公交作为准公共产品,其运营存在亏损现象。本报告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成都市298路通宵公交的供给效率进行分析。通宵公交的开通势必带来社会成本或社会收益的变动,为避免重复计算,本报告假定社会收益在通宵公交开通前后未发生变化,社会成本主要包括公交公司运营成本、消费者成本、其他外部性成本,其中其他外部性成本如环境污染...(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傅勇.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供给[J].经济研究,2010(8). [2]皮建才.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分析[J].财贸经济,2010(9). [3]王雅玲,季伟栋.城市化进程中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以沧州市阶梯水价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9). [4]阎坤,王进杰.公共品偏好表露与税制设计研究[J].经济研究,2000(10) ...(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图片、统计报表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Samuelson•P•A(1954)提出了公共物品的经典定义,“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13]”。城市公交服务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但排他性的费用低,容易形成拥挤效应,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私人部门参与城市公交服务的提供极少,属混合公共产品,大多由公交公司提供,这种经营方式带来了城市公交长期低效率运营。 Johan、Jansson(2008)针对瑞典城市公...(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