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告诉孩子远离危险——儿童“冒险行为”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教育
- 简介:
- 本作品结合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考查了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一般表现和感觉寻求、乐观性及同伴作用等因素在其中的影响;同时,结合儿童的发展特征和以往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结果,将意外伤害案例与识别风险信息的知识相结合,编写了用于提高儿童风险辨别能力的《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试图通过建立安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更生动、形象、有效的方式提高儿童独立辨别风险信息的能力,以减少其意外伤害的发生几率。
- 详细介绍:
- 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至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从儿童自身的行为特点上看,冒险行为是儿童意外伤害的直接原因,小学儿童又是意外伤害的高发群体,此时他们开始脱离成人的看护而独立活动,户外游戏的机会也开始增多。因此,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进行调查以了解具体状况和发展特点,对预防儿童的意外伤害十分必要。从相关流调数据和各种新闻报道看,儿童的意外伤害多发生在独自或与同伴玩耍等缺乏成人看护的...(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为探查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一般表现及其影响因素,本作品结合心理学的实验法和问卷法,采用经典的“冒险行为游戏范式”等为实验任务,结合“小学儿童感觉寻求量表(SSSC)”等标准化问卷,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发展特点和感觉寻求、乐观性及同伴作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应用于实践教学的《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提出了预防和减少儿童冒险行为和意外伤害的对策与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以经典任务范式和标准化问卷为工具,严格、客观地收集数据;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SPSS)恰当、规范地统计数据。先进性和独特性:国内关于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集中于公共卫生保健等领域,很少对儿童冒险行为表现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详尽探查;现有的安全教育对儿童意外伤害防护的帮助不大。本作品在探究儿童冒险行为状况及发生机制的基础上,编写了提高其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的、适合课堂教学的安全教育读本。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通过对儿童冒险行为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的探查,对儿童冒险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对高冒险儿童进行早识别、早干预。编写的《小学生意外伤害防范读本》为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独特的教学材料和可操作的具体指导,以帮助学校建立长期、系统的风险防范教育模式,以真实、直观和生动的形式、从提高儿童风险防范意识和独立辨别风险信息能力的角度出发减少儿童的意外伤害。
作品摘要
- 意外伤害是0至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因此,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研究及实际防范对学校、家庭和儿童自身都十分重要。小学阶段的儿童开始更多地独自或与同伴一起面对风险情境,由此发生的冒险行为可能导致较高的意外伤害几率。但当前国内对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对儿童意外伤害防范的安全教育体系也有待完善。基于此,本项目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考查小学儿童冒险行为的一般状况以及感...(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1年5月,在校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教育)特等奖。
参考文献
- [1] Christensen, S., & Morrongiello, B. A. (1997). The influence of peers on children' s judgments about engaging in behaviors that threaten their safety.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问卷法、实验法、访谈法、书报刊物、图片、照片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外关于儿童冒险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最早关注儿童冒险行为的是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研究者,他们发现学龄儿童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群体,而引起意外伤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冒险行为的增多。因此,大量研究者从意外伤害转而研究儿童的冒险行为。在儿童冒险行为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为了真实、细致地考查儿童的冒险行为表现及其发展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