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智能灌溉与报警系统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信息技术
- 大类:
- 科技发明制作B类
- 简介:
- 本作品以实现大面积的农田智能化灌溉为目的,以农田的土壤湿度为控制对象,以无线传感网为基础,以太阳能为系统电源,设计制作了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绿色节能的灌溉与报警系统。 该系统适用于农田、草坪、果园等农业环境的智能灌溉与报警。
- 详细介绍:
- 本作品利用太阳能供电,利用NE555制作了土壤湿度检测器,用热释电传感器和外围电路制作了报警器,用无线射频收发器nRF905组成了无线传感网。本系统还采用集散控制原理,共设置了两个节点一个中控基站。每个节点的土壤湿度检测器可以把土壤电阻转换成脉冲信号,然后传给节点微控制器,微控制器通过处理,把脉冲信号转换成湿度数据。控制器将转换来的数据同预设的湿度数值相比较,从而实现每个节点灌溉...(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 目的是为了利用太阳能这一纯净无污染的自然资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为了实现灌溉的智能自动控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民劳作量,提高生产效益。 以农田的土壤湿度为控制对象,以无线传感网为基础,以太阳能为系统电源,设计制作了智能化、高效率、低成本、绿色节能的灌溉与报警系统。通过NE555定时器制作的土壤湿度检测器极大的节约了系统成本。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制作的报警器可以精确报警。中控基站还有液晶显示方便工作人员管理。
科学性、先进性
- (1)能满足大部分室外灌溉的需求,控制范围广;(2)以太阳能作为系统电源,清洁、无污染。节约了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能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对水份的不同需求量进行灌溉,实现了智能化灌溉和对水资源的最优化利用。(4)本系统运用成熟的无线传感网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避免了因布线困难而造成的一系列麻烦。(5)本作品能满足大部分室外灌溉的需求,控制范围广。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 2011年5月在海南省 获得“海南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作品所处阶段
- 实验应用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 专利转让,技术合作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图片,视频,实物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 ●技术特点和优势:(1)利用纯净无污染的太阳能作为系统电源,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环境的污染。(2)利用NE555自制了切实可行的土壤湿度传感器,极大的节约了系统成本.(3)本作品实现了不同作物在不同季节、不同生长期对水份的不同,进行按需灌溉,实现了智能化灌溉和对水资源的最优化利用。⑷利用热释电传感器D203S和外围控制电路制作了精确的报警系统。(4)利用nRF905组...(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国内研究水平概述:我国灌溉技术起步较晚,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节水灌溉设备。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本着经济实用,易于安装和便于推广的精神,在全国水利等部门,各地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之下,灌溉技术的开发、设备的研制生产和科学试验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国内自动化灌溉的普及率还很低,而且自动化水平也不高,特别是无线网络技术在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