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新型四分式流化床合成氯甲烷反应器
小类:
能源化工
简介:
本作品在开发新型催化剂的基础上,首创地将反应-反应耦合、反应-供热耦合、反应-催化剂再生耦合等结合起来,开发出新型四分式流化床反应器,实现过程的连续化操作。本作品以氯化铵和甲醇为原料生产氯甲烷和氨气的新工艺,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氯甲烷的同时,氨回收用于纯碱生产过程,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并实现了氯化铵的高价值利用。以本作品为基础,申请国家专利1项,获得专利公开1项。
详细介绍:
我国的纯碱产量居世界第一,氯化铵是纯碱生产过程的副产物,2010年国内氯化铵产量超过1300万吨。由于氯化铵固有的缺点限制了其作为化肥的使用,近年来氯化铵一直处于严重滞销状态,解决大量氯化铵的出路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纯碱工业发展的瓶颈。 本作品提出以氯化铵和甲醇为原料生产氯甲烷和氨气的新工艺,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氯甲烷的同时,氨回收用于纯碱生产过程,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并...(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新型四分式流化床合成氯甲烷反应器
  • 新型四分式流化床合成氯甲烷反应器

作品专业信息

设计、发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

目的和基本思路: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产品,氯化铵为纯碱生产过程的副产物,2010年我国副产氯化铵超过1000万吨。氯化铵是酸性肥料,若施用过量会对作物和土壤造成一定损害,近年来氯化铵处于严重滞销状态,解决如此大量氯化铵的出路问题已成为制约纯碱工业发展的瓶颈。本作品提出以氯化铵为原料生产氯甲烷和氨气,在生产高附加值氯甲烷产品的同时,氨回用于纯碱生产过程,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为解...(查看更多)

科学性、先进性

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 目前,氯化铵转化技术尚未工业化。早期国外有少量专利和文献对氯化铵转化技术进行初步探索,美国Olin公司提出将氯化铵加热分解后进入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但是氯化铵再结合生成细小固体颗粒容易堵塞反应床层。八十年代,日本三菱公司开发了以氧化铝为载体浸渍金属氯化物或硫酸盐的催化剂,但没有解决好碱性环境下酸活性中心的保护问题。随着化学法纯碱生产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鉴定结果

1.尚建楠,孙玉捧等.新型四分式流化床合成氯甲烷反应器.挑战杯2011年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省级特等奖. 2 尚建楠,孙玉捧,姜海超等.一种制备氯甲烷和氨的装置.申请号:201120168421.7 3.姜海超,刘硕,尚建楠等.一种利用氯化铵和甲醇制备氯甲烷和氨的装置和方法.公开号:CN 102019157A. 4.刘硕,尚建楠,孙玉捧等.氯化铵甲醇法生产氯甲...(查看更多)

作品所处阶段

中试阶段

技术转让方式

按协议转让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模型 图片 样品

使用说明,技术特点和优势,适应范围,推广前景的技术性说明,市场分析,经济效益预测

依据耦合新技术,采用新型四分式流化床反应器将反应和供热耦合,既解决氯化铵的进料问题,又解决反应供热问题。优势:1)首创将多种耦合技术集合在一个自主开发的新型四分式流化床反应器中,构思巧妙,具有较明显的创新性和新颖性;2)新型反应器操作弹性大,热量利用率高,催化剂再生效果好;3)催化剂活性高,寿命长;4)实现氯化铵的资源化利用。本作品中开发的新型复合催化剂可使氯化铵的转化率达...(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国外只有少量专利和文献对氯化铵转化的工艺有初步探索,早在1889年,Mond Ludwig提出以气化的氯化铵为原料,氧化镁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氨气,回收释放出的氨气。纯碱生产在上世纪氯化铵的利用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未带动起大规模工业化。于20世纪九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才开始有相关的氯化铵转化研究。归纳起来,氯化铵转化技术主要包括与硫酸或硫酸氢盐、与氧化物反应制备氨气和...(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