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改性土坯抗压性能试验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
- 小类:
- 数理
- 大类:
-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 简介:
- 通过在土体材料中掺和粗砂、麦秸秆或生石灰等措施,来改善土坯砌块的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找出粗砂、麦秸秆或生石灰的较优掺和范围,为拓展土坯砌体房屋在地震区应用范围及保护地域特色生土古迹打下基础。
- 详细介绍:
- 详细介绍: 1.问题的提出 生土建筑由于其卓越的物理性能、节能环保经济等特性,在新疆广大城镇地区得到居民的青睐。但历次地震灾害表明,有素土为材料建造的生土建筑其抵御抗震灾害的能力很弱。新疆又是经济欠发达环境脆弱地区,如何提高生土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这一古老的建筑形式得以在地震区应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本项目本着环保、经济的原则,参考国内外的生土建筑的研究结果,提出采用...(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改善土坯的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保护新疆地区的民族特色生土建筑,拓展土坯砌体房屋在地震区的应用范围。 基本思路:在土体材料中掺和不同比例的掺和物(粗砂、麦秸秆或生石灰)形成改性土体材料,并在受压试验机上进行其受压承载力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提出各类掺和物对土体材料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程度,确定掺和物的最佳掺和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试验过程严格依照“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129-90)等标准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依照数理统计基本理论。这些方法和标准,保证了试验的科学性。 先进性及独特之处:1、本次试验所用设备仪器采用电脑控制,可以全程记录所作试验的相关数据;2、材料(土、麦草等)环保且可持续循环利用;3、首次采用150立方体试块受压试验来研究;4、针对新疆地域特点展开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1、在保护民族特色生土建筑(香妃墓、苏公塔、喀什老城区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2、新疆广大农牧地区,依然存在大量的生土建筑,通过改良生土建筑,可以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富民安居工程的建设,提供一条环保、经济和可持续的建设道路。 3、提出了改性材料(麦草、粗砂等)的最佳掺和量,为制定生土建筑规范奠定基础。
学术论文摘要
- 参照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了土坯、改性土坯的抗压强度试验,描述了试验过程和现象.分析了掺合量对土坯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湿法制成的土坯强度很低,掺和麦秸秆仍无改观,延性提高;掺和粗砂提高土坯强度,延性下降;掺和石灰强度提高,延性提高。本研究成果为新疆传统土坯民居的建设和传统土坯建筑文化的弘扬、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获奖情况
- 无
鉴定结果
- 实验数据真实可靠,研究结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适合新疆地区。
参考文献
- 技术:混凝土材料立方体抗压试验方法。 技书文献: [1]GB/T2542-2003砌墙砖试验方法[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GBJ129—90 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阿肯江•托呼提,亓国庆,陈汉青.新疆南疆地区传统土坯房屋震害及抗震技术措施[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30(1):82-86. [4]...(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就 “夯土民居生态建筑材料体系的优化”开展了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夯土建筑所用夯土材料的力学性质、耐久性质、夯土材料的改性等。但本研究成果只限于当地的土体材料和夯土墙体,其研究成果很难在新疆地区加以推广和应用,加之在新疆生土建筑主要以土坯砌体房屋为主,墙体的砌筑方式、墙体在竖向和水平力作用下的传递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昆明理工大学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