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六种水螅的系统进化研究与二新种记述
小类:
生命科学
简介:
本研究描述并命名淡水水螅 2新种(珠江水螅Hydra zhujiangensis sp.nov. 和深圳水螅 Hydra shenzhensis sp.nov.);而且对6种淡水水螅线粒体基因COI和细胞核18S rRNA、28S rRNA三种基因测序,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分子系统进化树,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
详细介绍:
水螅研究始于1702年的林奈,已记录40种。以水螅为实验动物的论文刊登在《science》上的就有28篇,故水螅是探索一些生命科学问题重要的模式生物。中国记录水螅8种。本研究描述并命名水螅 2新种,并对6种水螅的三种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分子系统树,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本作品16000余字,附图43幅,表格12个,形成论文2篇)。 1...(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1、调查珠江支流东江水螅资源,通过全新的研究方法,将基因序列数据结合形态学特征确定鉴定水螅物种(最新并国际上认可的方法),查阅国内外水螅分类学原始文献,最终发现并命名新种。 2、通过PCR扩增水螅基因并测序,对水螅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拟在分属问题上提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研究标本均为单系繁殖,按国际通用的水螅分类方法鉴定,查阅了所有水螅分类文献,并结合分子系统学进行检验,最后确立新种。分子系统学基因扩增采用touch-downPCR;各步骤多用试剂盒方法。先进性在国内首次运用传统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发现两个新种水螅。独特性在国内首次系统地对6种淡水水螅核18S rRNA、28S rRNA和线粒体COI基因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研究结果为世界水螅物种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提供新数据; 2.为水螅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及分属争论提供新证据,也为将来进一步搞清全国范围内的水螅物种多样性及其系统发育关系奠定基础; 3.水螅在研究动物起源与进化、发育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环境微毒敏感,是生物监测环境微毒的理想动物。本成果可为相关研究与教学提供较为详细的参考数据。

学术论文摘要

报道淡水水螅两新种:珠江水螅,雌雄同体,钩刺丝囊大小为( 7.05 ~ 9.47 ) μm × ( 4.65 ~ 5.80 ) μm,卵圆形,囊内刺丝缠绕方式:呈横向或倾斜的松散弹簧状缠绕2圈;深圳水螅,雌雄异体,钩刺丝囊大小为( 11.19 ~ 13.97 ) μm × ( 3.99 ~ 5.03 ) μm,囊内刺丝缠绕具有2种形态:大部分呈横向弹簧状缠绕2 ~ 3圈,1/3左...(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1] 刘洪涛,汪安泰. 中国广东水螅属一新种(水螅纲,无鞘螅目,水螅科).动物分类学报,2010, 35 ( 4 ):857 ~ 862. [2] 刘洪涛,汪安泰, 邓利. 淡水水螅属一新种(水螅纲,无鞘螅目,水螅科)及中国部分物种系统发育研究. Zoological Science, 2011,(已送审待刊)

鉴定结果

本项目发表论文已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链接地址如下:

参考文献

Hemmrich G., Anokhin B., Zacharias H., et al.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in Hydra, a classical model in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biology. Mol. Phylogenet. Evol, 2007. 44: 281 – 290. Kawaida H....(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国外研究状况水螅隶属腔肠动物门,仅有二层细胞,再生能力强,在动物起源与进化、发育生物学、再生、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常用的模式动物之一。国外从300多年前就开始对水螅进行系统地研究,迄今全世界已报道的淡水水螅有约40种。美国于2004年启动水螅基因组计划,选定的水螅物种是H. magnipapillata strain 105,基因组序列已于2008年7月提交到GenB...(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