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究
小类:
社会
简介:
本作品在清楚界定二元户籍制度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揭示了二元户籍制度所引发的问题;并从实现公民迁徙自由、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谐社会四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从国家政策、财力支持、地方实践、民意调查四方面阐述了改革的可行性。本文提出,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是涉及法律制度、财政体制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其关键在于配套制度的改革。
详细介绍:
二元户籍制度是指20世纪50年代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逐步形成的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套制度,包括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各种规定以及随后衍生的其他方面与之相配套的具体措施和具体规定。主要包括户口迁移登记和审批制度,是通过对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区分而建立起来的城乡有别的二元制度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二元户籍制度在维...(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关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究
  • 关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究
  • 关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究
  • 关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究
  • 关于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撰写目的:通过宏观现状分析、微观典型调研,揭示二元户籍制度所引发的问题,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和政策指导深入分析,通过国外经验借鉴、地方实践学习等提出改革我国户籍制度的建议。 基本思路:分别就我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针对此要求提出了具体实施户籍制度改革的操作构想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为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本作品的科学性:1、写作思路的开阔性;2、写作体系的完整性;3、研究方法的科学性;4、多学科交叉研究。 本作品的先进性:通过实证分析,以较为成功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法为参照,提出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渐进式战略构想,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的独特性:本作品在深入分析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可行性基础上,提出来制度改革的途径、策略和方案,有一定的独特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作品直面现行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对其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警醒人们对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重视,提出了改革的渐进式战略构想和配套改革支持措施,对改革实践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深刻认识我国现存二元结构的形式和特点,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力行城乡公平,推进城乡统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为全球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研究和解决农村问题提供经验和借鉴。

作品摘要

本文在清楚界定二元户籍制度概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二元户籍制度引发的问题:城乡居民权利严重不平等,城乡差距拉大,城乡社会整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受阻等;从实现公民迁徙自由、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必然性;从国家政策、财力支持、地方实践、民意调查四个方面阐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可行性。本文提出,户籍...(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获“挑战杯”四川大学2010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阿瑟•奥肯. 平等与效率[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 [2]蔡昉,白南生. 中国转轨时期劳动力流动[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3]田炳信. 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M]. 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 [4]陆益龙. 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5]管清友. 中国的农地制度:收益与...(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图片照片、文件、自发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翁仁木在《对我国户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思考》一文中,利用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我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合理性。并指出“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它又阻碍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的实现,也有悖于经济个体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这种制度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桎梏,从而变迁也就在所难免。” 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中,从...(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