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基于情绪度理论的动画电影配乐软件的设计与研究
小类:
信息技术
简介:
动画电影作为一个电影的分支已经逐渐成熟,慢慢成长壮大,制作精良的动画影片层出不穷,画面制作越来越成熟,但是配音还是依赖于人工完成的,在技术应用上没有重大的改革和创新,我们开发的配乐软件可以有效地应用在影片制作的“声音”方面,简化复杂的人工配乐过程,从而减少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为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详细介绍: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在1907 年出现的,伴随着电影艺术的成熟,慢慢成长壮大,经过90 年的发展,在电影艺术史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到21世纪,动画片的“黄金时代” 已经来临了,人们对动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动画影片,如:《驯龙记》、《喜羊羊与灰太狼》、《麦兜响当当》等。 然而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与国外相比,仍然处在较为落后的初级阶段,虽然各种不同形式...(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基于情绪度理论的动画电影配乐软件的设计与研究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我国动画电影产业与国外相比,仍然处在较为落后的阶段。国家广电总局研究制定了《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我国动画电影需要依托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真正形成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新格局。 如果能够自动识别动画人物的表情,根据识别结果自动实现配乐,就可以克服传统配乐技术的缺陷。本课题通过研发依托于现代计算机与媒体技术的动画配乐技术来为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基于论文原理实现的相关软件具有“界面美观,操作简单,功能众多”等特点,软件包括动画人物脸谱检测、人物表情识别以及动画电影配乐三大功能。 首次应用情绪度理论,研究基于情绪度理论的动画电影配乐软件的设计与实现。采用了基于Adaboost的人脸检测算法,同时建立了第一个真正实时的人脸检测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检测速度的问题,且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电脑技术在动画电影上的成功运用后动画创作者们不断地创新动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开发的这些软件都是应用于影片制作的“画面”方面的,而应用于“声音”方面的却屈指可数。我们开发的配乐软件可以有效地应用在影片制作的“声音”方面,简化复杂的人工配乐过程,从而减少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学术论文摘要

传统的动画电影配乐都是通过人工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本课题以情绪度理论为基础,通过捕捉动画人物脸谱,进而进行人物表情识别,最后根据表情识别结果自动实现动画电影的配乐功能,克服了传统配乐技术的缺陷。在动画人物脸谱检测方面,采用Adaboost方法,实现了实时检测。在动画人物表情识别方面,通过使用低层视觉特征融合、高层语义特征表述以及协同学习等先进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

基于论文原理所配乐的动画电影作品《FUN手机——巧夺棒棒糖》于2011年3月在由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资讯网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首届大学生DV大赛上获得银奖。

鉴定结果

参考文献

国内文献: 1. 标题:电影音乐与情绪 著者:孙畅 出处:科学中国人.2010, 6.-124-125 2. 标题:浅论影视动画的配乐艺术 著者:杜琬 出处:大众文艺(理论).2009, 21.-124 3. 标题:浅析影视音乐的情感表现 著者:贺德梓 出处:电影文学.2008 23.-176 4. 标题:人工心理模型驱动的人脸表情动画合成 著者...(查看更多)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经阅读文献,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 1. 国内相关文献10篇(见附件查新报告)。相关文献主要涉及:文献1电影音乐与情绪;文献2浅论影视动画的配乐艺术;文献3浅析影视音乐的情感表现;文献4人工心理模型驱动的人脸表情动画合成;文献5基于语音情感识别的多表情人脸动画方法;文献6基于表情子空间多分类器集成的非特定人人脸表情识别;文献7基于机器学习的语音驱动人脸动画方法;文献8影视艺术声音...(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