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农村小额信贷运行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法律
- 简介:
-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制度运行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调查与分析,从而为我国提供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建设的法治机理及其对策建议。正文共包括四个部分:对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的理论概述;浙江省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证调查;农村小额信贷运行的理论分析,通过分析总结,挖掘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归纳和总结,积极探索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建设的创新途径和具体对策。
- 详细介绍:
-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但依存于农村经济的信贷供给却长期处于量小零散的状态,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更不合乎以追求规模经济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需要,从而造成农村资金持续外流、农村金融服务严重短缺,极大制约了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 本作品将以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导向,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以建立现...(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依存于农村经济的信贷供给长期处于量小零散的状态,极大制约了农村金融的持续发展。所以,在中央致力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农村小额信贷制度,旨在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 通过问卷、走访等方式,深入剖析目前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成因和多方面的制约因素。在充分检视该制度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途径和具体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1.视野创新:基于经济法的视角展开理论分析,探讨了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的基本理论,系统研究其运行机制并提出具体对策 2.方法创新: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在问卷调查方面,针对借贷双方的不同诉求,分别设计了调查问卷 3.内容创新:将问题置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从法制层面解读了其法律关系及其形成机理,将农村金融领域的信贷关系纳入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机制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以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为立足点,对浙江省临安市农村小额信贷制度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进行调查与分析,从而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提供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建设的法治机理及其对策建议。即根据国家 “十二五”规划和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法律层面剖析问题,挖掘农村资金持续外流的症结所在。通过实证研究与规范分析,全面探索与反思该制度各个领域的改革,并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从而为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作品摘要
- 众所周知,在经济发展三要素中,资本是农户最缺乏的,也是最重要的。没有资本,即使有足够的技术和劳动力,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继1983年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建的“小额贷款模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踏上了小额信贷改革的实践之路。 在中国,以解决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和扶贫攻坚为主要目标的农村小额信贷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有关农村小额信贷问题的理论研究也逐日增多。研究小额信贷...(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杜晓山等:《中国小额信贷十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杨明基:“西部地区农户小额信贷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农户小额信贷 为例”,载《西安金融》,2006年第11期; 3.王劲:“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制度的完善”,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4.张晴、沈丰:“我国小额农贷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绍 兴地区的调研”,载《特区经济》,2008年第9...(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本作品于2011年3月18日在浙江省临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关于“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研讨会议上,作为会议材料,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等。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一、国外研究述评 信贷制度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Kipnis(1996)认为,良好的信贷制度可以降低社会管理事务的处理成本,防范金融投机行为,促进社会体系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Zak(2001)指出,各国在法律制度、社会制度安排以及经济的平等程度上的差异会导致人们之间信用度及信用水平的差异,进而导致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的不同;OECD(2001)专门对中国农村经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