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科研不端规制问题研究系列论文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法律
- 简介:
- 作品采用阶段性方式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充分研读巨量的科学理论和大量典型案例,深入分析论证科研不端行为这一重大社会性问题。从社会转型的背景环境研究入手,然后深入科研不端行为中论文剽窃这一具体性问题,最后归纳分析科研不端行为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采用法律手段进行规制的治理对策。理论结合实践,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治理措施。
- 详细介绍:
-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变革时期,科学技术研究领域论文剽窃、科研造假等不端行为屡屡见诸于报端,不仅严重浪费国家科研资源,且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步伐。本作品采用阶段性方式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充分研读巨量的科学理论和大量典型案例,深入分析论证科研不端行为这一重大社会性问题。首先作者从社会转型的背景环境研究入手,然后深入科研不端行为中论文剽窃这一具体性问题,最后归纳分析科研不端行为这...(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作品围绕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科研不端行为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对社会转型的社会背景环境进行研究,然后深入研究科研不端行为中论文剽窃这一具体性问题,最后归纳分析科研不端行为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采用法律手段进行规制的治理对策。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第一,研究采用阶段性方式进行,第一阶段主要从大环境入手,然后再细小到科研不端行为中的论文剽窃这一小问题,最后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第二、研究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更具之上的,作者通过检索共300多篇相关论文进行研读、分析。第三、实事求是,充分研读大量案例,并能利用典型案例分析论证。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急剧变革时期,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论文剽窃、科研造假等不端行为屡屡见诸于报端,不仅严重浪费国家科研资源,且阻碍了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的步伐。因此,研究探讨我国社会转型期下科研不端的规范治理问题,对提高我国科技创新力和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尤为重要和迫切。
作品摘要
- 论文一、《科研不端行为的法律规制》 摘要:科研不端行为是科技研究活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表现形式,伴随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其不断发展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表面上是科研管理部门失职失责,编辑出版环节存在漏洞和监督不力等原因所致;深层次是科研人员自身缺乏学术精神,整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偏颇和科研体制规则不全不清的必然结果。科研人员学术理想与利益本能的失衡使道德有时候发挥不了作用...(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一、参加学术会议 1、2011年1月8日,受邀参加“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 会议地址: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主楼18楼会议室。 (邀请函及相关资料见参赛作品第三部分,第六章,第38页) 2、2010年12月25日,受邀参加湖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会议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113室 (相关详...(查看更多)
参考文献
- 1、作者提交第一阶段研究的论文作品受邀参加“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会议地址: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主楼18楼会议室。是除主办方学校以外,唯一的外校本科生。 2、作者受邀参加湖北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地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厅113室。我校校报、学校官方网站、校广播台均予以了报道。 3、第一阶段...(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无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2003年,应美国科学基金会、美国科学院、美国国立卫生院及6所大学的邀请,我国国家科学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在组团访问并经过研究讨论后一致将“scientific misconduct”翻译成“科研的不端行为”。 在1988年,美国政府在《联邦登记手册》(Federal Register)中就把科学不端行为定义为:伪造、篡改、剽窃或其它在申请课题、实施研究、报告结果中违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