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用的调查分析
小类:
社会
简介:
该调查从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的新农村建设倡导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点要求出发,对山东省潍坊、烟台、青岛三市(包括县、县级市以及区)行政村的“村两委”作用展开实地调查。针对不同情况,从“村两委”带头作用发挥的视角展开综合分析,希望该调查能为“村两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合理地发挥自身作用提供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详细介绍:
1.此次调查背景:农业稳,天下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自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三农文件,勾画出新一轮农村改革路线图,奠定了农村改革的新起点。然而政策只是从制度层面去指明方向,如何让每一项政策落到实处才是重点。让农村发展,让农业进步,让农民受惠,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千千万万的农村基层干部在国家宏观...(查看更多)

作品图片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用的调查分析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用的调查分析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用的调查分析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用的调查分析
  •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用的调查分析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日益关注的热点话题,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宏伟目标的实现,“村两委”在领导农村建设方面的作用日渐凸显。本文按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点要求,对“村两委”的作用展开实地调查,经过分析“村两委”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次调查选取了“新农村建设中村两委作用的发挥”这一视角展开调查分析。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研究资料,提出“村两委”在领导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措施,研究方法较为客观,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一定参考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方面的要求,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调查研究“村两委”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和建立,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这就更需要“村两委”强化自身作用,带领村民致富。为此本文着力调查研究“村两委”工作的现状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作品摘要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潍坊、烟台、青岛三市(包括县、县级市以及区)的部分农民投放问卷、实地访谈、观察等多种调查方法,了解到自2005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以来,大部分行政村的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后文简称“村两委”)干部都能够充当带头人的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少数村庄五年来基本没有显著发展,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我们针对不同行政村的实际情况,从“村两委”...(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10。 [2]《中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2005.10。 [3]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 [4] 温家宝: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 农村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民网,2011.3.5

调查方式

主要采取的调查方式有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会议等方式。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马戎认为,中央现在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出于几个原因:一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组织的管理水平明显滞后于城镇地区的发展,不利于城乡经济的整合和协调发展;二是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过剩,需要转移到城镇地区;三是由于收入过低、发展机会太少等原因,农村和小城镇地区的人才持续流失,使中国农村今后几十年的发展缺乏人才支持,没有后劲和可持续性。 中国人...(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