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管理
- 简介:
- 本文通过对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借鉴其他省市在相关方面的先进做法,通过对惠州市政府、民营企业、民众的调查,研究出适合惠州市现阶段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同时,研究紧跟《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方向,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莞惠”一体化的全新设想,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详细介绍:
-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文化战略的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明确的彰显,利用民营资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能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改善公共服务服务质量,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也有利于在公共服务领域形成多元合理竞争的良性互动局面,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运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本文通过对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通过对惠州市民营企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借鉴其他省市在相关方面的先进做法,通过对惠州市政府、民营企业、民众的调查,研究出适合惠州市现阶段的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希望本次研究能为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理论的指导与支持,为民众获得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建设“幸福广东”贡献力量。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本文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新36条”为指导,以惠州市为例展开对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通过大量调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做法,结合惠州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建议,填补了惠州市这方面研究的空白。同时,研究紧跟《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方向,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莞惠”一体化的全新设想,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本文结合惠州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惠州市利用民营资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路径,为惠州市引入民营资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理论的支持并填补了惠州市在民营资本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的空白。同时,本文对其他省市利用民营资本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有较大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作品摘要
- 当今社会,仅依赖于政府财政支出的公共文化服务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如何利用民营资本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惠州市为例,对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进行研究。在对惠州市民营企业、民众、政府调查的基础上,从惠州市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愿和希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域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借鉴其他省市在相关方面的先进做法,提...(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2010年12月31日获得“惠州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奖项 2011年获得“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参考文献
- [1]毛少莹著.公共文化政策的理论与实践[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8 [2]李景源,陈威著.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R].深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3]叶辛. 蒯大申著.2006-2007年上海文化发展报告 [R].上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陈威著. 深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5]奚建华著...(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个别交谈、书报刊物、统计报表、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公共文化服务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后在西方国家得到持续传承和广泛扩散,在20世纪80年代,确立了较为科学而有效的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模式,另外一些学者相继提出了“服务而非掌舵”的新公共服务理论。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流行公共治理理论。 在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尚不成熟。国内外现阶段关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理论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