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认知现状及对策研究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社会
- 简介:
- 本项目以目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为研究点,运用随机化原则抽取济宁地区600位居民,采用一对一调查的方式,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临终患者治疗态度、被调查者行为方式、影响老年临终患者治疗方式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评价现行临终关怀知识的普及状况,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以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 详细介绍:
- 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07亿,占总人口数的8.07%,并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临终关怀和临终治疗行为也日趋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济宁地区600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访谈的方式,对其社会人口学特征,临终关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临终患者治疗态度、被调查者行为方式、影响老年临终患者治疗方式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客观评价目前居民对...(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通过居民对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认知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改善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的策略和措施。 基本思路:1.查阅文献,了解目前我国关于老年临终患者的治疗行为现状,设计研究方案,制定调查问卷。2.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收集资料并进行汇总。3.运用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社会学的方法探讨影响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的主要因素;4.得出结论,提出改善老年临终患者治疗现状的对策和措施。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科学性:课题设计严谨、思路清晰,资料来源真实,数据可靠,分析合理,措施结论可行。 先进性: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本课题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影响老年临终患者治疗的主要因素。 独特之处:研究从对老年临终关怀知识掌握度、临终治疗情感态度、行为意愿等方面综合评价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现状,运用数理模型探讨影响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全面了解老年临终患者的治疗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客观地评价研究地区居民对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的认知状况及存在的缺陷,为政府和医疗卫生管理体系等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线索,同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共同探讨提高老年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和策略,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前进和发展。
作品摘要
- 目的:通过居民对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认知状况的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改善老年临终患者治疗行为的策略和措施。提高老年临终者生存质量,发展老年人临终关怀事业。 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济宁600位居民采用一对一问卷式调查。 结果:1.居民对于生理上领域的临终关怀知晓率较高,但对居丧照护、死亡教育等心理和社会领域的知晓率较低。2. 有87.4﹪的人赞同临终前,...(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济宁医学院第十二届挑战杯科技论文比赛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 许加明.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临终关怀探析[J].社会工作 2010,(09):37-39. [2] 李映兰,郑悦平. 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知识、态度及相关因素研究[D]. 中南大学,2008 [3] 周天.关于姑息支持和临终关怀的选择倾向调查[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4]徐菊红,肺癌晚期临终患者的家庭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07):182 [5] Im...(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人员介绍、个别交谈、亲临实践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完善,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高,平均期望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临终病人成为临终关怀的一大特殊群体而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患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患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