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协   教育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 贵州大学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何为良师,基于师生心中理想教师模式模式比较的调查
小类:
社会
简介:
研究采取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相结合,分别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模式的差异,试图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应对措施。
详细介绍: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引进西方教师评教系统,并且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制定各自评教方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在21世纪初引进并推广了类似的评教系统,然而,对这一以学生为主体的评教系统一直存在广泛争议。基于评教体系发展的现状,我们联想到了大学中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对大学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是否有不同的期望。由于双方不同的利益考虑,我们认为两群体对大学...(查看更多)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目的:了解师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模式的差异,并解释差异及提出措施。同时,了解师生对现行评价指标的看法。 基本思路:根据角色期望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提出研究的假设。师生作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将对于大学教师这一角色有着不同的期望,这种角色期望的差异来源于教师和学生对于自身最大利益的追逐。此外,学校现行的学生评价系统中十大指标的权重并未完全考虑到学生、教师双方的意见,其权重本身存在这不合理之处。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科学性: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提出假设,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相结合。对回收问卷进行效度、信度检验。 先进性: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受自身利益的影响,对大学教师提出的不同期望。此外,本次研究也关注到大学教师在面对社会、学校及学生等多方压力时,对自身角色的期望。 独特性: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群体出发,比较双方对于理想教师的看法,并结合学校的学生评教十大指标进行调研,能够为此学生评教体系提供参考价值。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以大学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这一特定群体的看法为切入,联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行的教师评教体系,根据师生心中理想教师模式比较的结果,对大学评教体系进行深入反思,并对学校政策改进给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推进大学评教体系更好地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

作品摘要

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各大高校陆续引进评教系统,并制定各自评教方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在21世纪初引进并推广了类似的评教系统,然而,对这一系统一直存在广泛争议。 研究采取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相结合,分别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比较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模式的差异,试图解释差异存在的原因及提出应对措施。同时,利用...(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201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

参考文献

[1] 潘泽南,《形成创新教学课堂氛围的“五大目素”》,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2月 [2] 汪金龙,《大学面临的职责: 造就创新型教师》,煤炭高等教育,2001 年3 月 [3] 王有年,《全球化视野下的大学创新发展之路—加拿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年6月 [4] 焦丽梅 高秀芝,《大学教师创新促进型角色意识的建构》,辽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走访 问卷 现场采访 人员介绍 个别交谈 书报刊物 文件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针对大学教师社会角色这一课题已经存在相当多的研究,且普遍认为大学教师社会角色就是研究者、教育者、知识分子三者的统一体。这些研究为理想大学教师模型提供了系统的基本的参考标准。此外,针对高校的学生评教系统也存在较多的研究,主要包括评教系统自身的科学合理性和评教系统的实用性。总的来说,学术界主要对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1、大学教师的角色期望 目前许多针对大学...(查看更多)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
Baidu
map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