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项目名称:
- 开放框架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研究--基于结构突变的视角
- 来源:
- 第十二届“挑战杯”省赛作品
- 小类:
- 经济
- 简介:
- 该作品基于结构突变的视角,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出了相关改进,并得出了一些和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对相关政策制定者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详细介绍:
- 本文运用Bai-Perron内生结构突变检验方法,检测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样本期内确实发生了结构突变,而且这种结构突变也对货币需求函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现有文献所有注意到的,它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宏观经济的调控等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且在方法和结论上都有一定的创新。
作品专业信息
撰写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一、作品撰写的目的 从结构突变的视角检验出在开放框架下我国是否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并为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借鉴。 二、作品撰写的思路 该作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问题提出。 第二货币需求函数的模型设定和计量方法简介。 第三和第四是实证检验。 第五部分是本文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与相关的政策建议
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
- 第一、该作品是在阅读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进行的研究,选题新颖,视角独特,逻辑严密,结论扎实可信,整篇论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第二、此外,除了选题和视角的新颖外,该作品的实证方法(计量方法)也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达到了前沿水平,因此在技术方法上也具有相当的先进性。
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 该作品从结构突变的视角出发,结合先进的计量方法,弥补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开放框架下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检测出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即使是考虑结构突变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这样的话,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则可以为我国的政策制定者提供强有力的借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表明货币需求作为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可行的。
作品摘要
- 摘要:本文在开放框架下,基于结构突变的视角对纳入汇率(特别是在考虑到了汇率结构突变的情况下)及国外利率等因素的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确实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2)但这两次结构突变对货币需求函数产生的影响却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在第一次结构突变前以及第一次结构突变后到第二次结构突变前均未能对广义货币需求产生实...(查看更多)
获奖情况及评定结果
- (1)该作品参加了2010年10月15日-10月18日在厦门举行的2010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并作了专题报告,获得点评者的一致好评。 (2)该作品参加了2010年11月20日-11月2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并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获得了点评者高度的评价。 (3)该作品在浙江省杭州市浙江财经学院主办的浙江财经学院第五届研究生博文节——创新论坛上荣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 【1】 项后军、潘锡泉,2010:《人民币汇率真的被低估了吗?》,《统计研究》第8期。 【2】 易行健,2006:《经济转型与开放条件下的货币需求函数: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3】 叶光,2009:《中国长期货币需求关系的结构突变问题研究》,《统计与决策》第13期。 【4】 Bai, J. and P. Perron, 1998: “Estimating and...(查看更多)
调查方式
- 书报刊物 统计报表
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 汪红驹(2003)利用1978-2000的年度数据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估计,结果说明M1实际余额与实际GDP和一年期存款利率存在协整关系,M2实际余额与实际GDP和一年期存款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存在协整关系,但是M1和M2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不稳定。张勇和范从来(2006)的研究表明利率变动在短期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来看,M1的短期需求函数具有...(查看更多)